乐陵市“加快全域水系连通 打造现代水网县域样板”主题新闻发布会
来源:宣传部 发布时间:2024-12-13

主持人:新闻界的各位朋友,女士们、先生们:

大家好!欢迎出席“加快全域水系连通 打造现代水网县域样板主题”新闻发布会。今天,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乐陵市水利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闫长辉先生,河道与水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一男先生,河长制办公室主任赵文凯先生,请他们介绍我市全域水系连通工作有关情况,并回答大家的提问。

下面,先请闫长辉先生作介绍。

闫长辉:

主持人、各位媒体朋友:

大家上午好!

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,近年来对乐陵市水利局工作的关心支持。今天,很高兴与大家围绕乐陵水利有关工作进行交流。下面,我就今年以来水利有关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介绍。

水利工作关系民生,民生水利没有休止符。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乐陵市水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论述,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、水旱灾害防御、河湖长制、水资源集约节约等重点工作,深入推进水利工作改革创新,着力打造“蓄引结合、库河相连、河湖互通、城乡一体”的现代水网体系。

一、聚焦水系连通,提高防洪减灾能力

按照“外挡+内排”的治理思路,总投资7.5亿元实施乐陵市重点区域排涝能力提升工程,对五大洼涝区进行综合治理。

一是铁营涝洼区最低高程仅6.3米,在前进沟新建流量为12m3/s的泵站1座,日降雨量不超226毫米(20年一遇),可以通过前进沟向德惠新河强排,与赵滩子泵站、高文亭泵站联合调度,保证园区安全。二是在盘河下游新建流量为14m3/s的盘河泵站1座,用于马颊河顶托强排,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,排涝标准20年一遇。三是新建薛楼湾蓄滞区。坚持“建一处水利工程,多一处景观”的原则,对薛楼湾进行清淤扩挖,新建堤顶路5公里。项目建成后,将增加蓄水量100万方,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散步的场所。

二、聚焦改革赋能,优化水资源配置

一是持续深化滨水路网建设。将滨水路网建设与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,铺设12条主干河道堤顶路112公里,全市新建堤顶路总里程达到231公里,实现德惠新河、马颊河等主干河道堤顶路的互联互通,打造“西畅东连、一带三环”的水网路网新格局,为群众出行和应急抢险提供便利。二是创新实施河库专通。为解决水库明渠蓄水输水距离长、水质得不到保证的问题,在德州市率先实施河库专通工程,在马颊河新建提水泵站两座,铺设水库供水管道15.6公里,年底前可实现管道直达水库蓄水,在保证蓄水水质的同时,年均节约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。三是落实区域水价改革。今年,我市获评省级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先行区,总投资53万元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,涉及农田10.9万亩,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。

三、聚焦民生福祉,完善水利基础设施

一是改善农业灌溉条件。投资3.8亿元实施跃丰河防洪治理工程,改建桥梁43座,治理坑塘28个,改建水闸21座,清淤河道110.2公里,改建孟家(15m3/s)、生张(10m3/s)两座扬水站。项目建成后,全市将增加蓄水量2000万方,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4.73万亩,大幅提升河道引黄调水能力,彻底解决乐北地区地势高亢、灌溉困难的问题。二是提高农村供水能力。今年,总投资3000万元,改造100个村的供水管网,并进行智能水表安装,逐步实现全域农村自来水网上缴费,让农村群众享受城市用水的便利。三是优化移民人居环境。总投资1550万元实施202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,对杨安镇、寨头堡乡共10个村进行路面硬化、沟渠治理、太阳能灯安装等,提高移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
四、聚焦绿色生态,提升河湖管护效能

一是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。今年,我市获评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县,获批中央资金2500万元,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,压减地下水153万立方米。二是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。投资360万元实施跃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.1平方公里,水土保持率提高到99.2%以上,其中马颊河乐陵段获评全省水利绿化样板。三是深化落实河湖长制。今年以来,全市河长累计巡河2万余次,上级暗访反馈的196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,总投资14万元实施跃丰河数字河湖项目,跃丰河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,全市河湖面貌持续改善。

五、聚焦安全底线,做好防汛应急工作

今年汛期(6月1日—9月30日),我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水,全市平均降水量520.4毫米。水利局多措并举,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,没有出现人员伤亡,平稳度汛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,完善防汛体系。根据上级安排,对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,今年6月,明确了组织机构设置、会商研判、预警响应、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,逐级落细压实防汛责任。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到各乡镇指导防汛工作,督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。二是壮大防汛队伍,强化值班值守。成立应急抢险队伍25支,2270名人员汛期在岗待命,确保有汛情时能够及时应对。强化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,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全员在岗,加强对险情的实时监测和防范预警。三是备足抢险物资,优化度汛方案。对防汛物资进行清点补充,共储备织袋5万个、救生衣250件、发电机组5台等,确保防洪物资充足。同时,修订各项预案1116个,开展防汛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8次,防汛人员应急反应速度和协调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。

另外,在安全生产方面,严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制订全市水利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。今年以来,对9个重点水利项目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巡查,累计巡查25次,整改问题35处,将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
 

主持人:感谢闫先生的介绍。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,记者提问前请举手示意,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。现在开始提问。

1、我是乐陵融媒记者,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关乎民生福祉,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,水保障能力逐渐增强。去年,乐陵市获批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,请问我市在建设现代水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
罗一男:

2022年,省委、省政府将现代水网建设确定为全省基础设施“七网”之一,我局抢抓机遇,三年累计争取资金25亿元,实施重点水利项目30余个,构建起“系统完备、布局合理、蓄泄兼筹、多源互补”的乐陵特色现代水网体系。2023年10月,获评全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,德州唯一。针对现代水网建设工作,我们主要采用纲、目、结并举的方式,高标准打造现代水网示范区。

一、构建现代水网之“纲”

一是立足大局,高位部署。乐陵市委、市政府将加快现代水网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重点任务,成立工作小组,市委书记、市长亲自“揭榜挂帅”,推动现代水网工作有效落实。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水网,市委书记抓骨干、乡镇书记抓支流、村支部书记抓毛细,确保管水护水治水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位。

二是水网建设,规划先行。水利局立足乐陵市情水情,把握水资源分布、水旱灾害规律特点,深入调研,编制完成《乐陵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》,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规划建设。扩宽融资渠道,2024年,获批国债资金12.31亿元,连同财政资金、社会资本、整合资金等渠道,共筹措示范区建设资金36亿元。

三是部门联动,跟踪问效。设立征地拆迁、资金保障、项目立项审批等6个保障专班,成员单位分工落实建设任务。新一轮“三区三线”划定,为水网建设调出基本农田4.6万亩,预留建设用地8600余亩,为水利项目建设留足土地空间。专班每月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,专题研究相关事项、重大项目,凝聚水网建设强大合力。

二、织密现代水网之“目”

一是实现河河畅通。近几年,针对河道淤积及水旱灾害频发暴露出的水网工程短板,累计投资15亿元,对马颊河、跃丰河、前进沟等主干河道以及60余条支沟进行了综合治理,清淤河道400余公里,清挖淤泥3000万立方米,改建水闸120座,新建排涝泵站2座,蓄滞区1处,打通了灌排“主脉络”。现已基本形成以漳卫新河、马颊河、德惠新河3条河流为骨干,以跃丰河、跃马河、跃丰一干等7条中小河流为支流的河河相通体系,实现河相连、渠相通,大幅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。

二是加快河库专通。乐陵市共有杨安镇水库、丁坞水库两座水库,由于蓄水路线长,加之需要冲刷河道,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。为此,我们在德州市率先实施河库专通工程,在马颊河新建提水泵站两座,铺设水库供水管道15.6公里。目前,正在进行试水工作,确保2024年底实现水库供水,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明渠蓄水方式,实现管道直达水库蓄水,解决河道输水的面源污染问题,每年至少可节约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。

三是探索河塘连通。乐陵市共有容积3万方以上的坑塘300余个,由于历史原因,大多数坑塘与沟渠不连通,坑塘得不到利用。近两年,水利局采用清淤疏浚、涵闸建设等工程措施方式共治理基础条件较好的坑塘40余个,逐步实现沟渠与坑塘的互联互通,将天上的水留下来,每年增加蓄水量500万立方米,在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,大幅提高了雨洪资源利用率,解决了5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。

三、打牢现代水网之“结”

一是立足治水,建设纵横便捷交通网。乐陵市立足“三河五干”河道特点,实施马颊河、跃丰河等沿线堤顶路工程,累计铺设堤顶路231公里,新建马颊河跨河大桥一座,实现了马颊河、跃丰河等河道沿线堤顶路互联互通,打造“一带三环,西畅东连”的水系路网新格局。并对道路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,既提升了河道应急抢险能力,又美化了环境,为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。

二是立足兴水,绘就城乡一体供水网。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支持,总投资7800万元新建供水规模为3万立方米每秒的丁坞水厂一座,解决了西北部乡镇水压低的问题,实现了水源双保障。持续实施农村村内管网改造项目,在对全市404个存在“跑冒滴漏”问题的村庄进行管网提升改造的基础上,今年继续改造100个村的供水管网,并进行智能水表安装,逐步实现全域农村自来水网上缴费,自来水入户率、规模化供水率、水质达标率达到三个100%,始终巩固全省领先地位。

三是立足知水,构建科学绿色生态网。实施三期国家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,封闭自备井92眼,实现了压减地下水量500万立方米,全市深层地下水位上升2.6米,浅层地下水位上升0.9米,不仅涵养了地下水源,而且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。将推行河长制作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,设立河长611名,警长124名,河管员447名,建立“三巡一督”长效管护机制,河长履职能力全面提升;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6条、德州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9条,全市河湖面貌持续改善,努力打造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人水和谐新格局。

民生为上,治水为要。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打造水利新亮点,高标准、高质量打造水网建设“乐陵样板”!谢谢!

  2、我是德州日报记者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这一重大改革,请问我们在河湖长制这项工作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?

赵文凯:

自2017年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河长制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方针政策,深入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与管护,突出抓好河湖长巡河履职、河湖动态“清四乱”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重点目标任务。

一、坚持高位推动,河湖长责任体系健全完善。自实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,我市建立县、乡、村三级河湖长制,实现河湖管护全覆盖。市总河长先后签发3期总河长令,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。县级河湖长既挂帅、又出征,带头巡河护河,协调解决重大问题。市河长办认真履行牵头抓总、组织协调、检查督促等职责,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。

二、坚持系统治理,河湖水环境改善向好。一是铁腕重拳整治河湖乱象。先后开展“清四乱”、河湖清违清障等专项行动,累计治理河湖岸线450公里。特别是2023和2024连续两年开展清违清障行动,清理“四乱”问题430余处,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护历史遗留问题,全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。二是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。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6条,创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,2024年跃丰河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在全市创新美丽幸福河湖+数字河湖新模式、新标杆;建成市级美丽河湖9条,带动了沿河经济和产业带发展。朱集沟入选德州市最美家乡河。

三、坚持夯实基础,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建立。全市重要河湖全部完成管理保护范围划定,建立“一河(湖)一档”。建成智慧河湖长综合信息数字系统,运用无人机、天地一体化、远程监控等信息化手段,提升了河湖监管的广度、精度和效能。每条河湖全部设置河湖长信息公示牌,畅通群众监督渠道。坚持“开门治水”,选聘民间(义务)河长300余名,建立志愿服务队、义务护河队6个,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河湖管护的浓厚氛围。我市“三水共治”经验在全省推广。

去年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,特别强调“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”,为深化河湖长制指明了方向,发出了接续奋斗的动员令,我们将切实激发河湖长制工作的内生动力,建设全域幸福河湖。

一是健全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。压实各级河湖长工作责任,强化河湖日常监管,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,推动河湖清违清障常态化制度化,确保河湖问题动态清零。强化河湖沿线视频监控资源整合,校核修正河湖管理范围矢量数据成果,打造“天上看、地上查、河上巡、网上管”的立体化监管格局。全面建立河湖问题有奖举报制度,解决河湖管护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
二是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河湖。积极深入探索新时代新阶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模式,突出数字化赋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,在创建工作上不断发力,在后期维护上持续提升。力争2026年前全市所有河湖全部建成美丽幸福河湖。

三是强化河长办统筹协调能力。进一步做好河长制办公室职责定位,突出抓好统筹协调、制定标准、责任落实等工作。聚焦河长履职、河湖治理和管护机制落实3个方面,将河长巡查与发现、解决问题挂钩,加强河长制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能力,集中力量和资源优势,倾力打造河湖长制“乐陵特色样板”。

主持人:提问环节到此结束。刚才,几位发布人介绍了乐陵市“加快全域水系连通 打造现代水网县域样板”的有关举措并回答了记者提问。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。

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文内容
【打印本页】 【分享】 【关闭本页】